有责任感 有担当精神
见义勇为之后的人生转变体会
甘肃省抗震救灾见义勇为英雄 文县碧口镇党委副书记 张雷雨
现在距离2008年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了,“5·12”特大地震发生时,我冒着余震不断,房屋倒塌的生命危险,三次冲进危房中解救被困群众。我分别受到了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奖励,也就是这次见义勇为的行为,我获得了“甘肃省抗震救灾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经历这次见义勇为以后,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使我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
2008年的见义勇为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当听到有人喊“救命”的时候,作为人性的第一反应就是出手相助。一晃五年多过去了,我从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成长为孩子的父亲,从刚迈出学校不久的“三门”学生成长为熟悉农村生活的基层干部,从普通的一般公务员成长为“甘肃十大魅力名镇”的党委副书记。总结这一路的人生转变,我有四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要敢于把工作负责到底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我认为敢于负责就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只要敢于负责,就不会偷懒,不会耍滑,就会认真踏实地做好所负责的工作;敢于负责就会“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积极承担领导交代的事项,并尽心竭力地完成。如果具备了这种敢于负责的积极工作态度,就会在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也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业绩。
2010年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始了,我主动请缨碧口镇普查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刻苦钻研并熟练掌握普查业务知识,从“门外汉”到“业务专家”,发挥带头作用。我积极做好各项组织协调的工作,坚持以身作则,做活思想工作,充分调动普查人员的积极性,合理使用各种人才,做到普查人员人人动起来,人人干工作。在人口普查工作的60多天里,我大部分时间加班到凌晨一、二点,认真核对全镇的人口普查数据,每一个数据来源,每一份报表都认真审核,做到准确无误,最终圆满完成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经县统计局推荐,2011年10月,我被评为“甘肃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
对自己分管的党务工作,我从“勤、细、实、稳、准”五个字上下功夫,做事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勤”就是能及时向上衔接,向平行沟通,向下督促,加快工作节奏,使上下左右形成合力;“细”就是一项任务、一件事情需要协调到的单位,需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能传达到通报到,确保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实”就是能讲求实效,协调之前弄清问题的原因,协调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协调之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工作上的合作,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稳”就是能把握好协调解决的时机和火候,多征求意见,多想办法,妥善解决;“准”就是能按照有关政策和原则办事,公道正派,准确处理。2012年7月,就我分管的工作,我被评为“全县创先争优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要勇于担当重大困难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基层的工作环境、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开展工作难度也比较大,但只要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驱动自己一直都有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在不断地实践中自觉担当起服务人民的神圣宗旨。
2013年2月,由于冬季无雨,干旱导致碧口镇引发7次森林大火,次次都被我们干部群众扑灭。记得碧峰村西山晚上起火,如果不立即控制火势,火势蔓延会引起山下37户民房着火和更大的森林大火。我和镇上17名年轻干部群众左手爬草,右手拿铁锹,嘴里叼着手电筒,爬行上山。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灭火,凌晨2点多大火完全被熄灭。我们组织严密,分工配合,参与灭火人员除了2人擦伤外,无一人受轻伤。山下的村民看到火灭了,为我们的行为欢呼。尽管满身疲惫,但听到群众亲切的话语,心里股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认为一个党员干部,往往是一个更多考虑集体和国家利益的人。有了这个责任感,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才能激发奋斗拼搏的动力,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013年“8·7”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当天早晨六点钟,洪水涌上街道,由于镇区低洼处的排水口较小,很快被树枝和杂物全部堵塞了。如果不马上撬开排洪沟盖板,镇区就会被淹没,形成内涝。情急之下,我和镇上11名干部群众找来撬杠,冲进齐腰深的洪水中,和洪魔展开抢夺时间的殊死较量。在撬盖板的过程中,撬开的盖板口形成大漩涡,吸力很大,我突然脚下一滑,双脚明显感觉往漩涡里钻,屁股蹭在了排洪沟边,水已经漫过胸部,多亏旁边的干部眼疾手快,连忙拉住我不放,否则将酿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在我们努力下,连续撬开6个盖板,洪水顺着排洪沟乖乖流进了白龙江。内涝警报解除了,河堤上观看的群众再次为我们的行为叫好。
三、要敢于处理棘手难题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认为,群众路线不是讲给群众动听的故事,而是通过付诸实践来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难题面前勇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
我所包的村是碧口镇石土地村,是全镇大部分人口住在山上的村,也是全镇最贫困的村。石土地村原本没有路,山下往山上运东西,全靠人背,老百姓出行极为不方便。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下,落实项目的同时,我和村干部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化解修路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纠纷,经历各种磨难,尝尽各种艰辛,经过3年漫长的断断续续修路,终于在2013年初通村公路全面修通。这条公路全长15.5公里,是全镇最险最陡峭的通村公路,现在石土地村群众可以开车直接到村里。
我认为一个党员干部,面对难题,很重要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以大局为重,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13年3月12日,碧口镇新村社区居民赵大军家失火,引发突然爆炸。爆炸事故造成1死5伤的严重后果,房屋财产受损户达197户,涉及面大,人口户数多。事故发生后,县镇两级高度重视,成立6个应急处置工作组。我接到分配命令后,立即带领工作小组成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救援工作,挨家挨户帮助清理残渣,修复受损物品。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我们依旧和颜悦色,耐心疏导受灾群众情绪。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妥善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无一例在此事件中到县上访案件。
四、要乐于凝聚发展社会正能量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承袭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不仅弘扬社会正气,同时也是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义勇为精神就是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应有的灵魂。
2013年5月,我有幸被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推荐为全省见义勇为英雄事迹报告团成员,参加全省巡讲,我也是代表陇南市的唯一一名成员。报告团自5月2日在兰州集中培训,5月6日在兰州开始报告,7月2日在兰州结束。此次报告历经14个市州,43个县区,共做报告39场,直接受众2万多人,并被多家媒体报道,在全省各地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为陇南市、为文县赢得了荣誉。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既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见义勇为应当是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需要更多的见义勇为者。不管时代如何进步,人最基本的价值观不可抛,见义勇为这样的优秀精神不能丢。当前,碧口镇正处在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就迫切需要见义勇为这种力量、这种精神和感动,凝聚发展正能量。我要矢志不渝地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见义勇为成就了我现在的人生转变,见义勇为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走共产主义道路。既然已经选择,就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真理的力量,相信组织,相信自己,相信群众,不为浮云遮望眼,不被干扰所惑,不被风险所扰,不失党性、品行和风骨。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把社会正能量感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